高中学科培训明确落实“双减”政策,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透露了这些方向

2022-02-09 16:35:23阅读()教育部
推荐题库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共涉及6大类35个要点。其中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深入推进“双减”等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这些工作要点或凸显2022年教育行业的政策走向。

一、针对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

指导各地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

观点:此前,“双减”意见重心在义务教育阶段,尽管“双减”意见最后提到,“对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本意见有关规定执行”,但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一直被部分教育培训行业人士视作为缓冲地带。但这次,教育部明确表示,要指导各地落实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的政策要求。

二、针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抓紧明确主管部门,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

指导各地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抓紧明确主管部门,体现公益属性,实现常态化监管,防止出现新的野蛮生长。

观点:继学科之后,素质教育也面临合规化。

今年1月下旬,教育部召开全国视频会议,部署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工作,全面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行为。会议指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与学科类校外培训一样,都应当坚持教育公益属性,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要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要把治理非学科类培训收费作为今年巩固校外机构治理及“双减”改革成果的重要方面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随即,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各地立即行动、不留死角、严查重处,坚决整治花样翻新、形式多样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培训收费行为。通知要突出专项整治重点,包括非学科类培训收费项目与标准、收费公示制度执行、《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使用情况、培训预收费监管等情况。

三、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

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寒暑假指导各地开展常态巡查、坚决关停。加大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开展专项治理。规范培训收费行为,加强培训预收费监管。

观点:关于对隐形变异培训查处,这并非首次提及。早在2021年9月,教育部便印发《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要坚决查处学科类校外培训隐形变异问题,对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四、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

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加强执法力量,提升执法能力,抓好执法巡查。针对一些监管盲点,开展系统调研,指导各地规范管理。

观点:2月9日,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 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这是首个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专门文件。

关于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上升到立法层面,有助于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监管机制。“校外学科培训的治理并非短期行为,对于校培市场存在的不断替代、再生、转换、变异等形式,需要制定专门的指导意见,实行常态化监管。因此,立法是从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

五、建立全国校外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

建立全国校外教育培训专家委员会。组建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形成全社会参与监管并广泛支持校外培训治理的良好氛围。

六、针对教育督导: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

30.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育督导条例》修订,指导各地制定《教育督导问责实施办法》。继续把“双减”督导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做好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继续把“双减”“两个只增不减”和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情况作为评价重点。

七、针对课后服务: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

进一步提高学校作业设计水平、课后服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健全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拓宽课后服务资源渠道,开展课后服务精品课程资源推介。利用“双减”工作监测平台,持续跟踪监测相关指标数据。

观点:储朝晖在接受《法治日报》采访时表示,与2018年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治理不同,“双减”意见在提出规范校外培训的同时,提出了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主阵地。“这是‘双减’政策的最大亮点,内外兼顾,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同步推进。”

八、针对教育信息化:建立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校园审核制度

28.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丰富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供给,深化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应用,发挥国家电视空中课堂频道作用,探索大中小学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建设,深化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

建设国家教育治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数据治理、政务服务和协同监管能力。强化数据挖掘和分析,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指导推进教育信息化新领域新模式试点示范,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健全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建立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校园审核制度。

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障,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观点:教育信息化是大势所趋,教育信息化产品和服务进校园审核制度的建立,对于教育企业来说,进校的门槛在提高。

九、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深入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

15.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出台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导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交流会。

研制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

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和“公民同招”,指导各地完善学校划片政策。深入做好随迁子女就学工作。

修订出台学籍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学籍管理。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总结推广第一批实验区成果,遴选建立第二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

充分发挥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学改革作用。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

建立利用社会资源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和课后服务的有效机制。

观点:此前,教育部多次发文提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2020年12月1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会上介绍,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基本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98.6%。

十、针对中高考改革:推进中考改革,加快实现省级统一命题,稳妥启动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

26.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推进中考改革、推动各省(区、市)全面推进招生录取综合改革,加快实现省级统一命题,继续组织开展中考命题评估。

深化高考综合改革,稳妥启动第五批高考综合改革,指导有关省份因地制宜出台改革方案并抓好组织实施。

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的内容体系,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考查。深入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着力选拔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严格规范高校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管理,进一步提高艺术体育人才选拔水平和质量。深入实施“高考、研考护航行动”,平稳有序做好高考、研考组织工作。

观点: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双减”能否真正落到实处,根源还是要啃下中高考改革这块“硬骨头”。

十一、针对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指导各地推进幼小衔接试点,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启动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

17.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

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完善普惠性资源布局规划,加强城镇新增人口、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和乡村幼儿园建设。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回头看”。

加大公办园教师核编补充力度,按同工同酬要求落实教师待遇。指导各地推进幼小衔接试点,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县中托管帮扶工程。加快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以强化特色引领高中学校健康发展,严格落实公办民办普通高中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

启动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提升,“一人一案”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发展。加强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和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教室建设。研制加强专门教育管理办法。

十二、针对体教融合: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筹备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1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实施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改革发展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筹备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

办好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晋江第18届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

观点:近日,中国女足亚洲杯夺冠为寒冬中的中国足球提振了信心。同时,关于继续打牢基础,落实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呼声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此前,2017年由中国足协联合全国校足办推出的全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超级联赛,是国内最高级别的青少年足球赛事。

十三、针对青少年健康: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1年下降0.5到1个百分点

启动实施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健康中国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

强化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实现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比2021年下降0.5到1个百分点。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和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计划。

十四、针对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

完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强化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美育名师工作室。

举办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启动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改革。

推进中考美育改革试点。

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推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中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指导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开展工作,持续开展大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发展状况监测。

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做好科学识别、实时预警、专业咨询和妥善应对。

十五、针对职业教育:实施先进制造业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计划,积极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

21.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引导中职学校多样化发展,培育一批优质中职学校。实施中职、高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整合优质高职资源设立一批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推动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实体化运作,支持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

印发新版专业简介和一批专业教学标准。

推进实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加强实习管理。

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

实施先进制造业现场工程师培养专项计划,加强家政、养老、托育等民生紧缺领域人才培养。

积极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大力营造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社会环境。

十六、针对民办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研制加强对民办学校全方位督导的指导文件

31.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持续深化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发挥民办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完善民办学校分类扶持、分类管理的政策举措,指导各地加快出台配套政策。

积极稳慎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专项工作,加快优化义务教育结构,确保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

研制民办学校举办者变更管理办法,维护教育公益属性,研制加强对民办学校全方位督导的指导文件,引导民办教育有序健康高质量发展。

十七、针对教师:有序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

35.完善教师管理与待遇保障。

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政策。

推动各地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保障。

研究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岗位结构比例。

加强工资待遇保障,提高教龄津贴标准,落实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逐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支持艰苦边远地区改善乡村教师周转宿舍。

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有序推进教师交流轮岗。

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严控进校园事项,督促各地落实已经出台的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

继续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十八、针对教育支出: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6.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不低于4%”,保证财政教育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确保“两个只增不减”。

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坚持优化增效、补短扬长,新增教育投入更多用于薄弱环节,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于提高教师待遇

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出台国家层面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推动地方提高并落实公办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或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园生均补助标准,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指导各省(区、市)适时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保教费)、住宿费标准。推动各地严格落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探索职业教育按专业大类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


扫一扫,手机继续看
    特别声明:文章多为招考官网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
    部分数据为彩果考试网(m.ibid2.com)收集整理,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彩果考试网-
    Baidu
    map